Sunday, October 22, 2006

HomeWork950930

1.
美國 FirstGov:10分
歐盟 http://europa.eu.int/index_en.htm:8分
英國 Direct Gov:8分
日本 首相與內閣入口網:8分
台灣 MyeGov:7分
新加坡 SingGov:7分
澳洲 Australia Government:6分
德國聯邦政府:7分
中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7分
韓國 http://korea.go.kr/:7分

2.
happy











sad












drunk :由圖可之,大多數的人星期六會喝酒













3.
YES,他將第一手的正確訊息告訴大家,並且在blog上亦有他不可抹滅的權威性。

Monday, October 09, 2006

950923HW

1.遠距離教學系統 (Mobile Remote Learning System )
2.電子商務系統(E-Commerce & Delivering System)
3.即時視訊會議(Custom Footwear System)
4.行動城市監看系統(Mobile Town Monitoring System)
5.行動視訊通信系統
6.自動駕駛系統
7.行動醫療診察系統(Mobile Medical Examination System),透過虛擬實境方式完成。
8.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
9.衛星定位系統(GPS System)
10.無所不在的無線網路系統(Wireless in anywhere)
11.通關系統(One Stop Boarding System)
12.公車查詢系統(Bus On Demand System)
13.及時轉播系統(取代現有的SNG)

Monday, November 14, 2005

941029hw

Skype:
具有SkypeOut與SkypeIn的功能,所謂的SkypeOut就是可以從電腦,通過Skype軟體,打電話到一般市面電話或是手機上,而SkypeIn就是由手機或是電話打到一般電腦上;這些功能的收費與直接使用電話或手機比起來,費用便宜許多,且其提供的PC2PC的功能是免費的。

Gizmo:
使用SIP協定進行連線作業,其最大特色就是當對方不在線上時,也可以留訊息給對方。

使用SIP的開放標準(open protocol),這個協定老師在上課時已解釋過其要如何建立連線的方法,大多數的VoIP軟體都是使用SIP來做連線通訊的動作,所以彼此間互通有無的機會相對的就大增,這是Skype所比不上的,另外Gizmo提供了voicemail的功能,就是當對方不在線上時,也能夠留話給對方,可將所留下之語音分別傳至Mail與手機上,有點類似語音信箱就對了,這是它唯一有特色的地方。

Google Talk:
Google Talk的功能,簡單說與MSN相似,但功能卻較為簡單,且其目前所提供的服務侷限在PC2PC上,但google公司未來朝向開發類似skype IN與skypeOUT功能的可能性極高,也就是說,Google Talk是google進軍VOIP市場的先鋒部隊

http://www.google.com/talk/
產業策略評析:Goolge Talk的陽謀– 網路電話與行動通訊的整合

Friday, October 28, 2005

941022HW

Q1. List 10 applications of WiMAX
WIMAX的最大特色就是具有強大的行動力,因此將其運用在現行的網路環境中,將可大幅提升系統使用的便利性及時效,各項應用舉例如下:
1、網路環境建制(區域網路、無線網路環境等等)。
2、家庭網路環境建制,將有利於SOHO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族創業。
3、數位多媒體家庭環境。
4、交通系統資訊傳輸,可提供民眾於大眾交通工具上欣賞各種即時的多媒體訊息。
5、保全系統。
6、緊急醫療系統,可提供醫院中的醫護人員及時了解於急診路途中病患的情形,以利各項急救措施。
7、VOIP。
8、無線行動電話。
9、線上遊戲。
10、遠距離教學。



Q2. Compare WiMAX 802.16e versus 3G and 4G.
WiMAX有著4G之稱,以下就3G與4G說明如下:
何謂3G:
第三代行動通訊(3G)技術主要目的是透過大幅提昇數據資料傳輸速度,利用行動電話進行影像與多媒體檔案的傳輸,如GPRS數據資料傳輸速度約在20K-40Kbps,3G數據資料傳輸速度則從100多K起跳至384K或更高。
3G所能提供之應用及服務包括:
1、由窄頻之語音到寬頻即時多媒體服務之全方位服務。
2、支援高速的分封數據,包括瀏覽資訊、預定資訊、連結企業網路和網際網路以及電子交易等。
3、傳送訊息,如多媒體、e-mail等。4、即時影音應用,如視訊電話、視訊會議、電傳醫療及遠端安全監視等。

什麼是WiMAX呢?
WiMAX就是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互通的微波存取)的縮寫,透過無線寬頻連線方式,可提供高速雙向網際網路連線。WiMAX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核心模組,其頻道(channel)使用固定的頻譜,而WiMAX卻可利用極為狹窄的通道,在極為接近的Channel中傳遞資料而不會互相干擾。
為什麼WiMAX如此受矚目呢?
主要理由是傳輸距離長、涵蓋範圍廣、傳輸速率快;WiMAX採用IEEE 802.16標準(2~66GHz),最大傳輸距離為30英哩,最高傳輸速率為70Mbps。除了上述優點外,WiMAX尚有以下優點:減少架設無線寬頻網路基礎建設成本、解決last mile的環境限制(偏遠地區亦可使用網路服務)、PKM-EAP安全機制(3DES or AES + EAP)、支援語音及影像等品質服務需求、支援多種工作頻段、可配合不同國家的頻譜指配。
WiMAX的缺點
例如:WiMAX產品尚未問世、收費機制未建立、新設備的建置成本、新技術與舊設備的相容性、標準尚未統一、許多國家仍未正式開放WiMAX頻段、許多廠商仍處於觀望階段、電力消耗、體積龐大、產品價格等等。
由Intel力推之WiMAX,除在下一代Centrino平台(代號Napa)中內建的無線網卡支援WiMAX外,亦與各國電信基礎建設和手機廠商合作推動WiMAX服務,例如韓國電信與Nokia。此外,WiMAX Forum在西班牙Malaga市的Cetecom成立測試實驗室,以測試802.16-2004相關產品;唯有通過測試並取得「WiMAX Certified」的產品才可進行銷售。日本通訊業者鷹山(YOZAN)亦將於2005年12月以WiMAX推出無線IP電話服務。2005年9月,英國Telabria公司在英格蘭的Kent郡提供Skylink WiMAX-class服務,頻寬速度可達10Mbps。WiMAX Forum的主要成員Speakeasy公司亦選擇西雅圖佈建WiMAX-class服務,服務對象為企業用戶。Intel選定台北及耶路撒冷等全世界一百個城市,在一年內優先進行WiMAX技術測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全球資訊科技報告,新加坡獲得網路整備度評比全球第一名,主要因素是其個人及政府在網路整備度的整備能力,以及政府在網路整備度使用上的優秀表現。展望未來,人們可以用PDA或手機觀看奧運,在時速120公里車上Notebook可進行無線VoIP(網路電話),而無線視訊會議、無線線上遊戲及網路電視更易於應用於日常生活;更進一步,與「全球網格WWG」(World Wide Grid)結合,在任何時間地點均可存取軟體、資料,透過單一介面管理不同地點的資料,減少人力管理花費,提升資訊處理流動的效率。
簡單說,3G與4G將來可能會相輔相成,也就是4G的問世,不會使的3G消失無蹤,因為3G的技術層面已趨於成熟,未來4G的發展則有賴3G的大力協助。
參考網頁:
WiMAX的真實面貌
WiMax 的前景與限制
Wavesat推出全球第一套WiMAX Mini-PCI參考設計
經部力挺WiMAX 固網喜3G憂

網路家庭-新聞科技- 試行WiMAX 2007年台灣將有15個示範區
WiMAX在固定與行動之間發展產生疑慮
WiMAX將取代3G網路,真的嗎?
無線新風暴-3G、WiMAX助陣 企業邁入M化新紀元
經濟部與英特爾合作推展WiMAX 打造行動台灣新世界-OC新聞動態內容 ... 資訊新知與重點公告

Monday, October 03, 2005

940924HW

1. What kind of broadband wireless services are needed in the city you live? Why?
我住在桃園但個人的生活上工作上還算單純所以對於使用Wi-Fi及WiMAX目前並不是那麼破切須要,不過科技日新用異我想它會為我生活上帶來許多便利性的.

2. Can Wi-Fi phones compete with 3G? Can WiMAX phones compete with 3G? Why?
老師上課提到Wi-Fi缺點:(1)短距離 (2)沒有行動力 (3)沒有QOS (4)可靠度不夠好
而3G目前尚可改進Wi-Fi的缺點所以對於工作上有需要的人我想暫時可以解決他們的困擾.不過
課堂上也提到WiMAX的優點:(1)長距離 (2)有行動力 (3)技術可相容(頻寬大) (4)高速 以上優點都比Wi-Fi來得好所以我想未來3G應該會很難生存下去吧.

3. Comments on Treo 600 .
1:體積輕巧,攜帶方便,並提供850/900/1800/1900 MHz的四頻全球電話
2:整合GSM、GPRS、PDA等功能
3:適用於Windows和Macintosh的Palm Desktop 4 .1﹐同步管理器﹐並可連接到Microsoft Outlook
4:接受SD(安全數位) 和 MMC(多媒體卡) 擴充卡SD I/O(安全數位輸入/輸出)
簡單來說,Treo 600具有四頻手機、PDA、照相機等功能,並可與Microsoft Outlook連接,可提供使用者直接上網查詢資料,雖然照相功能與專業數位相機比起來,畫數差很多(30萬),雖然PDA的功能與傳統的PDA相比,功能遜色很多,但是這款手機卻有效的將手機、相機、電腦的基本功能整合在一起,對於公司業務在推展工作上,有很大的助益(可隨時與公司進行資料交換-包含圖片)
5、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將電腦、電話、相機與無線寬頻網路整合在手機或手錶上,終究不是夢想
參考網頁:
Treo 600 介紹1http://buy.yahoo.com.tw/gdsale/gdsale.asp?gdid=15842&co_servername=yahoops
Treo 600 介紹2http://www.palm.com/tw/zh/products/smartphones/treo600/
Treo 600 介紹3http://www.eprice.com.tw/mobile/phone/?prod_id=1379

Friday, September 23, 2005

940917HW

1、ebay併購Skype後,由於Skype提供PC to PC、PC to Phone與Phone to Phone的VoIP服務功能,可讓買賣雙方能在線上及時互通文字或者語音訊息進行討論,具有相當大的便捷性,且全球已經有5000萬用戶,因此將使得ebay的使用者會逐漸選擇透過Skype進行交易,對於擴展ebay的交易平台有很大的幫助。
2、現今大多數的ebay使用者於決標後進行交易聯繫,通常都藉由e-mail或是以電話聯絡,一但產生交易糾紛時,各項資料蒐證不易,消費者權益不易受到保護,合併後,使用者透過Skype進行聯繫,各項資料ebay均可完整保存,可提升使用者的信心(現今的Skype並未保留相關的通聯紀錄,但美國已要求Skype限期改善此問題,否則將限制其在美國境內使用)。
3、Skype雖然用戶之間互相通話免費,不過PC to Phone的SkypeOut以及Phone to PC的SkypeIn付費服務都已經啟用,合併後,除了可以讓ebay跨足通信界之外,倘若未來取消免費的服務,Skype為ebay帶來的獲利將相當可觀。
4、ebay併購Skype後,會使使用者產生聯集的效果,如ebay的用戶原本不使用Skype,但經過這項併購案,可促使其加入Skype的使用族群中,同理ebay的用戶也會因此而增加,將有助於雙方的獲利。
5、雖然合併案的好處多多,但美國股市所反映出投資者的觀點卻是利多於弊(ebay股價不漲反跌)。

參網站:
http://money.udn.com/html/rpt/rpt72537.html 由eBay併購Skype看後續發展

http://magazines.sina.com.tw/bnext/contents/20050915/20050915-005_2.html 其實,是Skype購併了eBay

http://tw.letter.yahoo.com/one/latest.php?letter_id=34454 eBay購併Skype,值得嗎?

Friday, March 18, 2005

0312 HOMEWORK 4

1. Why is CSMA/CD not applicable in Aloha?
ANS: 因為aloha每一個傳輸點距離都太過於遙遠,所以很難去做測試的動作,所以無法使用CSMA/CD,因為太浪費傳輸時間了。

2. Briefly describe functions of Layer 1 to layer 4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in OSI Reference Model.
ANS: OSI 把數據通訊的各種功能分為七個層級從下圖看各個協定層的排列關係﹕
應用層 (Application)
表現層 (Presentation)
會談層 (Session)
傳送層 (Transport)
網路層 (Network)
資料連接層 (Data Link)
實體層 (Physical)
網路群組﹕由實體層﹑資料連接層﹑和網路層組成。
使用者群組﹕由傳送層﹑會談層﹑表現層﹑和應用層組成。
(一) 實體層 (Physical Layer)
由於一個網路架構必須要能容納不同的實體傳輸媒介,所以OSI設立實體層來規定種種電氣規格和訊號處理之方式
(二) 資料鏈結層 (Data-Link Layer)
OSI為了規定網路上各節點對傳輸媒介的使用方法,並處理訊號傳輸所產生的錯誤,故設立了資料鏈結層,定義兩個透過實體連線的系統資料傳送與接收,有時也提供偵錯與控制的服務。資料鏈結層和實體層一樣,都牽涉到硬體的部分。
(三)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為了能讓那些彼此不在同一條傳輸媒介上的節點,能透過中間其他節點進行通訊,OSI因此故設立了網路層來規範資料在網路中的尋徑(Routing)功能,讓封包能依最短的路徑傳送到目的地。如果資料可移動的路徑不只一種,網路層可從中找出並決定最佳的一條路徑。
(四)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雖然網路層可將資料傳輸至目的地,但由於它只負責相連節點間的資料傳遞,不能保證封包能以正確的順序扺達,也無法挑出在傳輸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OSI便在其上設立了傳輸層,以控制資料在起始點和目的節點之間可靠無誤的傳輸。
傳輸層具有連接導向的特性,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與精確傳輸。它的主要工作包括控制封包順序、資料流量控制、偵測重複的封包、緊急資料的傳送、複雜的錯誤與回復處理、以及安全方面的課題。

3. List some of the major milestones of Internet history from 1960 to 2000.
ANS: 美國國防部立刻成立了先進研究計畫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希望能以先進的科技運用在戰略上。它利用分封交換 (packet switching) 技術發展出一套通訊網路。1969 年美國國防部開始佈署 ARPANET (NET 等於 network),第一個節點 (node) 設立在 UCLA (Univ.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ARPANET 剛開始僅有四個節點,分別設在幾個大學研究中心,其最主要的想法就是設計一個沒有控制中心的網路系統,讓每台電腦的功能都一樣重要,傳送資料時可以經由任何一台電腦、任何一條可用路線,如此國家防衛系統就可永不斷線。
ARPANET 剛開始所採用的網路通訊協定是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NCP), 1974 年開始,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和 Internet Protocol (IP) 逐漸取代 NCP 的功能,1983 年成為 Internet 上標準的通訊協定。
從 1969 年開始,ARPANET 的節點不斷增加,到了 1983 年時已經有 600 個節點了,此時 ARPANET 也正式分裂為兩部份:ARPANET 和 MILNET 。ARPANET 用於研發和學術界,而 MILNET 則專屬國防資料傳遞之用。1979 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開始參與網路技術研究。1985 年開始 NSF 撥款協助近 100 所大學連上網路。1986 年,NSF 佈建 NSFNET,將全美五大超級電腦中心和各大學連結在一起。NSF 在使用政策 (Appropriate Use Policy) 中明白宣告 NSFNET 之使用僅限於非商業活動。  由於越來越多教育單位加入,不免要有管理規則或一些工作小組來制定標準,1983 年 ARPANET 成立 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 (IAB),負責於網際網路間的行政和技術事務。1986 年在 IAB 之下又成立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專責於技術標準之制定。
1987 年網路上的主機已經超過一萬台了,NSF 於是和 Merit NetworkIBM MCI 簽約,請他們代為管理建構 NSFNET 之網路幹線。1991年底,網際網路愈演愈烈,NSFNET T1 (1.544 Mbps) 線都不敷使用,於是由 Merit、IBM、MCI 合組的 ANS (Advanced Networks & Services, INC.) 繼續幫 NSFNET 管理建構 T3 (44.736 Mbps) 主幹線。雖然 NSF 不贊成網路上的商業活動,但是外界壓力越來越大,當民營的網路公司經由 MCI 和 NSFNET 使用者互通電子郵件之後,Internet 便開始逐漸邁向商業化。
1990 年代 ARPANET 逐漸萎縮消失,而 Internet 上的應用則越來越廣,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ers (WAIS)Gopher、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WWW) 紛紛出爐(雖然大部分的人因為瀏覽器而認識網際網路,也使我們的生活有不少的改變)。